开利来最老品牌
欢迎来到 开利来最老品牌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和平北路鑫佳源钢材市场

电话:15525058080

传真:375354368

邮箱:375354368@qq.com

业内新闻
从“新”再出发——写在眉山市制造业发展大会暨建圈强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之际
来源:开利来最老品牌    发布时间:2025-04-20 12:38:35浏览次数:
如果我们为近年眉山的发展绘一张热力图,一个高亮的区域不可以小看——制造业。 源于由内向

  如果我们为近年眉山的发展绘一张热力图,一个高亮的区域不可以小看——制造业。

  源于由内向外迸发的能量——传统产业和新兴起的产业交相辉映,产业体系焕新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相得益彰,市场活力涌现与承载能力拓展相辅相成。

  源于由外向内凝聚的热量——地处“双圈”“同城”,迎接产业革新风口,近3年眉山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5个,通威太阳能、

  也可用数据来呈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1年的全省第8提升至2024年的全省第2,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全省第1。工业对全市

  2021年底,眉山市第五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制造强市,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到“1+3”主导产业上。全市先后出台《眉山市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等文件,聚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提升。

  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城市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眉山发展的最大差距在工业,最大潜力在工业,最大希望也在工业。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与审视,建区设市28年的眉山,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聚集的艰难过程。进入工业化后期与转型升级阶段,迈进工业4.0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如何布局落子,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响亮提出制造强市,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到“1+3”主导产业上。

  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年时间,全市大力开展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多次召开全会作出决定,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乘势突破、跨越发展。

  看结构——2024年,眉山“1+3”产业规模达1653.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57.7%提升至2024年的83.5%。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达1005.9亿元。锂电、晶硅光伏、精细化工等4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锂电产业已构建从锂盐到锂电池的全产业链,晶硅光伏产业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电池片生产基地,化工新材料产业建成全球最大氰胺材料生产基地。

  看支撑——全市规上工业公司由2021年的708户增长至1028户,年均增长100户以上,每年培育一户百亿企业;工业入库税收由2021年的35.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亿元,自2022年以来稳定超过房地产成为第一大税源。2024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总量全省第3,工业用电量增速全省第2,工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48%。

  看动力——全市深入实施“项目投资增势蓄能”行动、招商引资“十拼攻坚”行动等,近3年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5个。出台科创16条和人才12条政策,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0余个。加快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在全省率先出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建成投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14个企业中试平台入选省制造业培育中试平台名录、数量居全省第3。

  省委省政府赋予眉山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的时代使命,以“1+3”产业的突破与兴盛,眉山正在赢得多元动能。

  2024年9月29日,一艘帮企业渡过“死亡之谷”的船正式起航——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作为眉山首个产业中试基地,中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思路,聚焦新能源材料等眉山主导产业和前沿产业,采取“成都研发小试+眉山中试产业化”模式,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首批入驻的中试项目正在陆续转化。”眉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蒋昕和记者说。2月26日,由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建,标志着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创中心首个中试转化项目成功落地。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该中心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我们把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搬’到车间,利用定制化的设备将实验室‘放大’,对创新成果进行工程化的中试试验,最终量产的产品基本都能受到市场认可。”公司董事长周君说。与此同时,万邦固态电池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也已开工建设。

  中试项目一路高歌,背后一条主线始终清晰: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创新,始终是拉动产业向上的“密码”。放大到整个眉山制造业,答案同样如此。

  50多年前,眉山本土企业川金象从氮肥厂华丽转身,靠着技术研发更新,形成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硝酸、硝铵、尿素、三聚氰胺、硝基复合肥”全过程协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今年剑指“百亿”目标不断拼搏。

  青神县老牌机械制造企业——德恩精工发展20余年,不仅成为传动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而且还打造出“德恩云造”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成为业界“智改数转”的示范标杆。

  四川丹甫公司通过技改,新增一半产能,成本下降20%。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0项,万华化学、博雅新材料、华赐半导体等企业有关技术打破国外壁垒实现国产替代……

  2023年,习来川视察时提出,“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今年1月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攻坚,有效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水平。

  去年,眉山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0余个,4个产业学院开设万华班、通威班等订单班40余个。

  近年来,全市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600余项,2024年全市6项重点科技成果获全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较2023年翻倍。

  眉山环天智慧已发射商业遥感卫星10颗,数量全国第4、西南第1;储元世纪5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金星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等正在建设……

  新质生产力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一条条新赛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层次地融合,重塑眉山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

  在通威太阳能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四期)扩产提升项目现场,IGV小车来回穿梭,机械臂有序挥舞抓取生产材料……2024年9月启动建设,仅5个月时间就完成项目基本安装并进行调试生产,该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TOPcon工艺和“5G+工业互联网”技术,高效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25.4%以上。

  与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一墙之隔,四川美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细如发丝的钢线多厘米长的方棒,切割后的方棒经过清洗、分选、检测、包装等环节,被加工成单晶硅片……这些单晶硅片则为下游企业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眉山琏升光伏提供了原料。

  “眉山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配合度很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前,对眉山产业体系进行调研后,赛迪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宏伟感叹到。而在赛迪研究院眉山专题研讨交流会上,在面对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承接、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机遇与挑战时,如何打开发展“新”空间?李宏伟以及多位赛迪研究院行业专家都认为,稳住基本盘是关键。

  “当前,眉山‘1+3’产业正在加速成势,不论市场之间的竞争多么激烈、环境变化多么快速,稳住产业链基本盘都是必要的。”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周峰表示。

  稳住基本盘,筑牢核心优势。过去三年,眉山市印发了《眉山市“1+3”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每个重点产业链由1名市领导担任链长,构建了全市“部门+区县”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产业链图谱进行精准招商。

  稳住基本盘,培育“产业土壤”。眉山推动出台《眉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降本增效17条政策措施。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机制,深入开展降低办事成本、要素成本、制度成本、法治成本四大专项行动,通过降本增效“小切口”改革赋予经营主体减负释压“大感受”。

  稳住基本盘,把握发展“时与势”。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围绕“实干实绩比拼年”主题,今年,眉山将开展制造强市“五比五拼”行动,重点聚焦进圈强链、有效投资、中试转化、优质服务和园区承载能力,保持“1+3”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定力,推动新兴起的产业进圈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精选赛道,力争“1+3”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

  春至岷江,万象更新。眉山市制造业发展大会暨建圈强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吹响了奋斗的号角——以实干实绩,坚决挺起眉山工业“硬脊梁”,努力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和平北路鑫佳源钢材市场

电话:15525058080

Q Q:375354368

邮箱:375354368@qq.com

备案号:晋ICP备19000444号-6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7-2020 版权所有:开利来最老品牌 备案号:晋ICP备19000444号-6